媒體視角

《對話》| 曾光安分享工程機械行業出海“秘籍”

2023-06-03

  2022年末以來,各地外貿企業紛紛出海搶單,維護老客戶、拓展新客戶。出海搶單歸來,企業對國際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有了怎樣的新預判,又對自身生產布局、產業鏈規劃、打造核心競爭力有怎樣的新思考?

  6月3日,CCTV財經頻道《對話》節目中請到家電、紡織服裝、工程機械三個不同領域的外貿領軍企業負責人,海信集團董事長、總裁賈少謙,東方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繼生,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曾光安,共同分享他們搶單的秘訣與心得。

  01|出海搶單,要不要去?
  童繼生:我肯定明確是要搶的。每個行業不同,搶單方式也不同。歐美的搶單方式就是轉型升級,把產品的檔次、質量提高。
賈少謙:我也支持,必須搶。產業必須往高端化發展,只有這種發展才符合長期主義。
  曾光安:我們也是要搶,但關鍵是搶的方式。企業獲取海外訂單時,一定要堅持長期發展戰略,在行業中樹立好的口碑和形象。

  02|市場需求變沒變?
  賈少謙:市場變化非常明顯,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維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
  曾光安:我們的市場一直在變,電動工程機械、新能源工程機械、智能化設備等趨勢越來越明顯。
  童繼生:美國市場看上去變化很大,本質上需求并沒有減太多。

  03|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你更看好誰?
  童繼生:新興市場的崛起,包括非洲、亞洲都是很大的機遇。非洲有12億人,他們的需求非常大。我覺得盡管市場在變,但是機會更多了。
  賈少謙: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對中國外貿企業同樣重要。沒有發達市場,中國品牌不可能成為世界品牌;未來新興市場會提供廣闊的市場需求,掌握新興市場是在掌握10年或20年后中國外貿企業的未來。
  曾光安:廣種不能薄收,還要找重點(區域)、重點國家。我建議如果大家在一些國家“打得火熱”,不如另外選一個地方精耕細作,這樣可能效果會好一點。

  04|轉型升級,該加速還是求穩?
  曾光安:中國制造業面臨一個巨大的機會,在新能源技術,數字化技術這方面不落后于歐美,甚至領先,所以一定要在商業應用和推廣上面加快,這可能改變上百年來中國裝備制造業落后于人的局面。
  童繼生:改革創新、轉型升級需要耐心地加快,越是有耐心,看上去好像慢了,事實上快了,而且持續性更強。
  賈少謙:我們實際上是在加快的。經歷了四十年改革開放后,我們和世界最先進國家和區域的跨國公司,在世界市場上進行面對面的PK,過去是跟著別人跑,現在能夠輸出中國標準、中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