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角
2021年6月25日出版的廣西日報,刊發曾光安理論文章《科技自立 創新自強 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企業》。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蒞臨柳工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柳工是標志性的裝備制造企業,一家成功的國有企業。柳工國產化程度很高,許多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就是我們民族企業發展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既是對柳工加強自主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廣西乃至我國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改革創新的方向引領。

回顧柳工60多年的發展歷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自立自強的戰略舉措。柳工目前在全球擁有5大研發基地,20多個制造基地,產品遠銷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依托5個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打造了挖掘機械、鏟運機械、農業機械等13大類共32種全球領先的產品線。柳工牌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市場份額逐步提升,進入行業前列,裝載機全球產銷累計突破45萬臺,民族品牌挖掘機與歐美日企業品牌同臺競技。柳工重器在中緬石油管道、中老鐵路等“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上得到廣泛應用,彰顯中國制造實力;柳工歐維姆公司參與“天眼”、港珠澳大橋等國家超級工程,刷新多項世界紀錄。近年來,柳工先后7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填補了世界和國家技術空白10項。
解碼柳工自主創新的成功密鑰,主要是:
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愿景引領科技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戰略是企業的靈魂。從改革開放后的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到“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再到“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的裝備制造企業”戰略愿景,柳工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下好創新制勝先手棋,不斷朝著國際最尖端的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發展方向努力,通過制定技術和產品研發中長期規劃和研發資金預算、建設研發平臺和流程體系,確保能持續推出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新產品、新技術,從而讓技術和產品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建立全球化的研發創新平臺和體系支撐科技創新
強有力的研發創新平臺是一家企業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先進的研發流程和方法體系是保證創新效率和成功的關鍵。
在開拓國際化事業進程中,柳工不斷在國內外通過自建、合作、并購來建設全球研發創新平臺和體系,形成了以柳州為總部,覆蓋中國、英國、美國、波蘭、印度等國家的全球研發創新平臺。柳工建立了全球領先的LDP研發流程體系,產品創新從概念設計、開發到制造和交付,全過程標準化、規范化,實現全球創新共享和協同。柳工實驗中心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臺,儀器設備2000多臺套,具有零部件及系統檢測、整機性能和可靠性、先進技術實驗三大核心能力,成為科技創新重要保障。
打造一支使命必達的全球創新團隊保障科技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柳工始終把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視野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作為關鍵抓手,通過靈活的引才育才政策,匯聚全球眾多的技術和管理精英團隊。
一是致力于打造面向國際、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隊伍,先后從美國、意大利、英國等引進外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十余人。
二是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臺高端引智,推動科技創新隊伍整體能力提升。
三是通過推動產學研合作,聘請了混合動力、噪聲技術等領域資深專家擔任柳工科學家,通過推進產學研創新開發模式,有力帶動科技創新人才發展。
四是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激勵發展,構建企業與科技創新團隊利益綁定的事業共同體,從而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動力。

站在“十四五”開局的起點,展望工程機械行業未來十年的發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逐步進入寡頭競爭階段,核心技術和新技術將成為行業進步的關鍵因素,市場需求進一步專業和細分,客戶的專業化和大型化將推動市場需求轉型、商業模式和資本形態的演變。
作為全區制造業龍頭企業,柳工將堅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再接再厲、更上層樓,努力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企業。

柳工將加大工程機械核心技術和新技術自主創新力度,加強全系列產品線的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快電動化、智能化、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研發,以智能化、電動化產品引領行業發展;加大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投入和制造能力,不斷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可靠性,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業務、新產品快速成長,提升現代農業機械、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速度以及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深度實施國際化戰略,重點打造“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地區的業務發展能力,促進國際市場份額和國際品牌知名度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