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角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今年國資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是不是‘世界一流’企業,由市場說了算。”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談起了對“世界一流”的理解。
在他看來,“世界一流”企業首先是要在全球市場尤其是關鍵市場上取得成功,能夠變成當地的知名品牌;其次,產品必須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此外,還要有全球經營能力和全球人才體系。而衡量這一切有三個核心指標,那就是海外收入占比、海外資產占比和海外員工占比。
柳工的“十三五”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了“全面國際化”“全面解決方案”“全面智能化”三條戰略主線,國際化的愿景和目標一直居于企業經營最核心的地位。

“下一步要在深度營銷上持續發力,提高在海外重點國家的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進一步提高海外收入的比例。”曾光安坦言,柳工的主要產品線與目標市場所需產品的切合度還有一些差距,這是企業國際化的最大挑戰。”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再現高增長的勢頭已經持續兩年多,包括柳工在內的企業都面臨新變化和新挑戰。新技術、智能化、電動化、數字化等發展趨勢,正在改變傳統的產品、研發流程、營銷服務模式和產業鏈體系。
去年,柳工提出了“二次創業”目標:拓展和強化工程機械、建筑機械兩大核心產業板塊,打造“柳工機械”和“歐維姆”兩個國際知名品牌;發展現代農業機械、智能制造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產融結合、產業互補的現代金融服務業平臺。


轉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