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新聞
科技改變生活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工作者
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在自己專業領域不斷深耕
為經濟騰飛添光溢彩
他們是我們身邊
平凡又可愛的人
致敬!科界榜樣們!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廳等授予朱斌強等10人2020年廣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今天,我們一同走近柳工這位富有情懷和敢于擔當的科研人——朱斌強
頒獎詞
問鼎巔峰是你奮斗不息的決心
科技興國是你追夢前行的初心
進軍海外市場開疆拓土
翻騰科技大潮揚帆競渡
在柳工,朱斌強是一名從基層培養起來的普通工程師,經過25年,成長為柳工裝載機產品技術的一代負責人,主導了柳工裝載機、起重機等產品的研發與改進工作,是國家土方工程機械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技術人員。
創新和自律是朱斌強的標簽,他在裝載機各個結構系統具有專業建樹,是中國質量協會注冊的六西格瑪黑帶,他還多次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地市級的科技獎項。
突破極限,成就自我,問鼎高峰

朱斌強曾參與了柳工專門根據青藏高原工況定制、全球首創的“高原型裝載機”——ZLG50G型裝載機的開發,主要負責其中的機電一體化設計部分,這是中國乃至全球裝載機行業的一次突破。
在高海拔低溫環境下,柴油機動力性變差,熱負荷增加,功率漂移嚴重,因此高原作業對機器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項目組克服了重重困難,解決了柴油機動力經濟性、散熱性、整機匹配穩定性、缺氧狀態下的低溫啟動性、駕駛室密封保暖性、壓力儀表及電子系統高密度固態電路保護性等多個技術難點。該項目一舉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頒發的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此后,柳工派往高原地區的裝載機數量,總計超過500臺,成為中國軍方在高海拔地區工程機械的密切合作者。
憑借對高原環境的適應性關鍵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深刻理解,朱斌強繼續參加了極地項目CLG856G的開發,同樣負責機電一體化部分。CLG856G在南極中山站、長城站、羅斯海新站均有出色的表現。
“可靠性設計”創我國工業企業質量標桿

由于在產品創新中的出色表現,朱斌強被提拔為可靠性研究所所長。他帶領團隊開展了土方機械可靠性指標和評價方法的研究工作,在業內首次提出土方機械可靠性增長試驗方法,開發了可靠性數據分析與管理系統(取得2項軟件著作權),實現可靠性增長試驗計劃、過程跟蹤、結果評估分析功能。同時還編制《可靠性增長試驗規范》《故障樹分析指南》《可靠性指標分配規范》等技術標準,形成了國內領先的土方機械可靠性評估能力。
此外,他還指導產品進行針對性改進,改進后的CLG856H輪式裝載機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高于行業平均水平500小時,該項目由國家工信部評為工業企業質量標桿,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承擔多個項目,
引領工程技術實現創新突破

朱斌強升任柳工研究總院副院長后,開始承擔多個省部級、地廳級項目。作為項目第一負責人,在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廣西柳工土方機械試驗中心建設中,帶領項目組組建了發動機匹配性能試驗室、發動機高低溫性能試驗室、NVH試驗室以及工程機械整車性能試驗場。
建成后的測試平臺具備強有力的整車及核心動力部件的性能測試能力,是行業核心及關鍵技術能力,獲得國家CNAS測試資質。該項目共發表科技論文10篇,完成專利申報5項,制定相關測試標準6項。柳工土方機械試驗中心的建立,對提升國家西南地區中等馬力發動機測試能力、工程機械整車性能測試能力具有重大貢獻。
在面向工況的工程機械智能設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中,朱斌強帶領團隊,開展工程機械理論基礎的研究,建立了裝載機典型物料的離散元數據庫,建立了裝載機整機系統仿真平臺和結構件優化平臺。
主導多代產品研發,
促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轉化

經歷了產品設計,可靠性工程,試驗技術,數字虛擬仿真技術與研發管理的錘煉,裝載機產品技術在朱斌強等人的帶領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2019年4月,基于5G通訊技術的智能遙控裝載機出現在北京工程機械展臺上,通過布置在現場的模擬駕駛室,指揮遠在2000公里外的裝載機實體(柳州)作業。操控技術精準,人眼幾乎捕捉不到畫面延時,每個動作都能清晰地按照人的想法進行操作,達到了“人機合一”。
2019年12月某夜,柳工研發中心M301燈火通明,朱斌強和項目組在激烈地討論電驅動裝載機的方案。項目組需要在15個月內克服驅動總成、電池總成、電驅箱、電控策略等技術難題,開發出符合國家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所要求的不破壞高原生態環境的產業化電驅動裝載機。朱斌強已不記得有多少個這樣的日日夜夜,披星戴月。
而朱斌強主導的柳工870H裝載機發明恒功率定變量液壓系統,更是創造當年度同噸位70%市場占有率,突破了行業乃至國際認定的該種技術只能受限于小噸位工程機械的想法。同時其自主配套研制了HT系列靜液壓變速箱,迎來了中國工程機械液壓技術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