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新聞

柳工扶貧系列|做實產業 打贏脫貧攻堅

2021-02-24

  “夫妻不分居,老人不孤寡,我感覺現在的幸福是實實在在地抓在了自己的手里。”家住三江縣楓木村的黃漢忠不再像往年一樣擔心春節返鄉車票一票難求,因為柳工投資楓木村建設的菌類種植產業基地扎根在了村民的“家門口”,村民們賺錢顧家兩不誤。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柳工在多年的扶貧征程中,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帶領5個定點幫扶村積極探尋適合發展的產業項目,變“輸血”為“造血”,確保脫貧不返貧。

精準施策 產業撬動鄉村經濟

  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扶貧的實際效果,柳工結合幫扶的楓木村高海拔特點,在2019年投資9萬元建成了菌類種植產業項目,并為產品打開了銷路。2020年柳工協同各方引進全自動菌類生產線,產能提高至每天1萬棒,該生產線也是三江縣目前最先進的一條全自動化生產線,菌類種植產業正帶動越來越多的當地的村民奔向幸福生活。

  在柳工另一個定點幫扶的美俗村,經過多次實地調研,2012年柳工出資58萬元建設了一座茶葉加工廠,激發村民種植茶葉的熱情,茶葉種植面積擴大,為美俗村開創了一條科學致富、良性循環的農村產業發展新道路。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美俗村茶葉種植面積已達800多畝,全村僅茶葉單項收入就高達589萬元,人均增收1900元,惠及美俗村及周邊區域群眾3100人。同時茶葉廠還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解決就地就業問題。2017年,美俗村也率先在五個貧困村中成功脫貧摘帽。

  有了柳工大后盾的強力支持,各駐村書記就有了甩開膀子干的底氣。他們帶領村“兩委”一起同心同德,發展產業,為實現全村脫貧致富奮力拼搏。

  思歐村里,第一書記張建明與村“兩委”帶領全村大力發展新品油茶種植,自2010年開始強抓“油茶興村”產業,目前茶油產業已成為思歐村集體收入的一大支柱。未來,思歐村將以占地面積1200畝的“宇塘油茶基地”為中心,打造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四星級(核心)萬畝油茶示范區,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余光不盡 鄉村振興催人奮進

  一項項特色產業遍地開花,一樁樁成功案例激發斗志,村民們思想觀念更新了,致富的內生動力增強了,幫扶村實現了脫貧摘帽,邁向鄉村振興的樂章開啟了。思歐村村民趙成發,全家原來僅靠他一人務農和打零工維持生活。幫扶干部多次入戶與他溝通,從思想上激發他的信心和動力,從政策上幫他解決了資金免息貸款。

  2016年,趙成發利用自家傳統手藝,開辦了一個小型米酒釀酒坊,釀酒剩下的酒糟用于生豬養殖。

  2017年,趙成發把釀酒坊設備進行了升級,釀酒年產量增加了200%。

  2017年,趙成發把釀酒坊設備進行了升級,釀酒年產量增加了200%。

  由于誠信經營,價格實惠,口感醇厚,趙成發所釀的酒供不應求。在享受幫扶紅利的同時,他還向村民們傳授養豬知識,低價提供釀酒剩下的原材料給其他養豬戶。通過他的帶動,村里新增養殖戶8戶。他說:“正是柳工的幫扶讓我們家踏上了脫貧致富路,我也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帶領大家過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梁永勝,扶平村黨總支部書記,為解決貧困戶就業及給貧困戶增收找出路,在柳工的及其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他發動35戶農戶種植紅辣椒30多畝,簽訂保價回收合同,再自籌資金購買烘干設備在本村建設了一個農產品烘干加工廠。

  梁永勝從當地貧困戶手中收購竹筍、紅辣椒等原材料并招聘當地部分貧困戶到加工廠務工,這不僅讓自己家庭得到了增收,還解決了當地貧困戶就近就業問題,帶動農戶及貧困戶家庭年增加收入2000至3000元,為推動當地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起到帶頭和榜樣示范作。

  在決戰脫貧攻堅這條道路上,柳工一諾千金,真抓實干,做實產業幫扶,帶動各幫扶村甩掉“貧困帽”,帶領父老鄉親們昂首闊步在幸福生活大路上,走向鄉村振興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