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角
文章來源:《中國改革報》
7月28日《中國改革報》報道了柳工推進三年改革行動落地情況。

2021年上半年,國內國外市場“雙增長、齊飄紅”,多條產品線產銷創歷史新高,已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億元,利潤同比增長30%。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柳工集團并發表重要講話。柳工集團圍繞國家、廣西壯族自治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和企業改革方案,在一些改革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并取得顯著成效。
2020年,柳工集團實現大幅優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增長,營業收入26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7%。2021年上半年,國內國外市場“雙增長、齊飄紅”,多條產品線產銷創歷史新高。集團1月~6月合并快報已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億元,利潤同比增長30%。
柳工集團多年以來銳意推進國企改革。公司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認真學習中央和自治區“1+N”改革配套政策文件,明確共識:只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激發柳工的發展動力和活力,有效強化市場主體地位。改革方案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八個方面制定了33項任務、103項具體改革措施。集團黨委班子和經營班子、上市公司班子扎實推進三年行動方案各項工作,確保嚴格按目標和計劃開展。

為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高質量戰略投資者。2020年底,柳工集團主業公司廣西柳工集團機械有限公司(簡稱“柳工有限”)成功引入7家高質量戰略投資者成為柳工集團以外的新股東,構建了“中央和地方國企優勢+市場化機制+戰略伙伴協同”國有控股的混改新模式。募集資金34.15億元,主業板塊增加了發展資本,柳工集團降低了財務杠桿。同時,實施員工持股,組建員工持股平臺,與外部投資者共同參與投資,實現了股東利益、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的有機結合。
據了解,柳工集團作為廣西第一批國有企業董事會試點單位。經過10年的持續推進,集團董事會結構健全完善,集團外部董事一直占多數,董事會換屆時注重優化外部董事背景來源和知識結構,使董事會專門委員會運行專業高效。在組建混改主體新的董事會和監事會時,積極引入戰投股東董事、監事和各專業領域外部董事,治理結構與集團控股上市公司董事會保持協同,為混改后期實現整體上市后的治理融合做好銜接。
近年來,柳工集團多措并舉,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內生動力活力。暢通企業高管市場化通道,率先實現了混改中經理人員市場化、職業化。規范中層管理人員的聘任與退出機制,修訂完善與干部管理相關的7個制度及流程,重點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位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實施績效管理體系變革,“基本薪酬+績效薪酬+任期激勵+股權激勵”,實現績效與薪酬的充分掛鉤,打出中長期激勵“組合拳”。集團結合各子公司實際和“1+N”文件中的中長期激勵“政策包”和“工具箱”,在條件成熟的子公司推行不同模式、切實合理的長效激勵機制。
想要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就要加強研發創新中長期戰略制訂和實施。制定技術研發五年規劃和研發資金預算,近5年投入超過29億元。建設和完善先進的全球研發創新平臺和體系,形成了以柳州為總部,覆蓋多個國家的全球研發創新平臺。不斷建立和完善對科技人員有創新活力的激勵機制。

同時,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按照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完成了“僵尸企業”全部處置出清、“三供一業”改造及分離移交、“總部機關化”專項整治、退休人員全部實現社會化管理等改革任務。
柳工集團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和自治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各項改革任務總體進展順利。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工視察時指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柳工將進一步優化經濟和產業布局,加強黨的建設并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爭做落實、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